7月1日上午,深圳市卫星物联网产业协会与深圳市航空航天产业协会在深圳卫星大厦举行产业交流会。深圳市航空航天产业协会会长/深圳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戈锋、深圳市卫星物联网产业协会会长/中集产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张一平、中集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助理总裁陈有孝、深圳高科新农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毛越东、深圳市天海世界卫星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邱志英、广东中科卫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勇瀚、易站智联科技(广州)有限公司董事长易小兵、深圳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高级副总经理薛力军、深圳市卫星物联网产业协会执行会长姜勇、深圳市航空航天产业协会执行会长刘女桢、深圳市卫星物联网产业协会秘书长张喻、深圳市航空航天产业协会秘书长易国典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会议。共同探讨如何利用卫星及相关数据资源,促进卫星数据产品的开发和市场化应用。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建设泛在高速、天地一体、集成互联、安全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打造全球覆盖、高效运行的通信、导航、遥感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当前,受益于政策驱动和航天技术发展,卫星及应用产业规模持续扩张,并成为航天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国产卫星自主创新能力、关键零部件研制等核心领域和重要环节、围绕通导遥卫星的综合集成化应用均实现重大突破。全国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深圳市发改委发布了《深圳市关于支持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的工作意见》,从打造特色应用场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等五个方面推出16条创新举措,给予最高3亿元的项目资助,构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卫星+”创新生态,将深圳打造成全球卫星及应用产业创新高地。
深圳市航空航天产业协会会长/深圳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戈锋表示,作为卫星产业的源头,深圳东方红希望与更多的应用型企业共同推进卫星的创新应用,针对行业需求和痛点,开发出更具普及性、适用性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打造消费级卫星产品和服务,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助力卫星应用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共同建设卫星及应用产业创新生态。
深圳东方红致力于航天新技术的应用、开发和推广,是我国微小卫星研制和应用的主要力量,在微小、微纳卫星的设计/研制及星座建设方面具备丰富的工程经验和成熟的系统级解决方案,拥有国内领先的卫星装配、测试及试验基础设施,业务覆盖通信、导航、遥感及技术试验领域,是航天科技集团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化平台。
嘉宾现场参观了深圳东方红千星视界数据运管中心,通过千星视界遥感大数据服务系统,形成高质量、低门槛、多源互补的卫星遥感大数据源,配合开放共享的数据处理云平台,向全球用户提供优质的遥感数据服务。
据悉,深圳航天东方红公司计划自研SAR卫星系统,包含16颗微波遥感(SAR)卫星,星座建成后能够填补我国天基形变测量手段的空白,改变该领域数据供应被国外“卡脖子”的现状。在卫星物联网领域,未来3年内计划形成120颗天基物联网基站,建设深圳卫星物联网全球数据运营和服务中心和珠三角卫星物联网终端/模组制造基地。
深圳市卫星物联网产业协会会长/中集产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张一平表示,协会自成立起就致力于推动卫星通导遥技术的创新孵化、示范应用、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构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创新创业。协会积极响应国家及深圳当前对卫星及应用产业的政策部署,通过编制白皮书、制定行业标准、举办行业论坛、联合技术攻关等特色服务,对行业进行系统性梳理,助力政策部署的实施推进,赋能行业和企业的创新发展。
目前,依托中集光明卫星物联网产业园,已经聚集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设航空航天科普基地,培育卫星物联网产业集群,加速形成规模效应。
深圳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高级副总经理薛力军介绍目前市场上的卫星服务能力。
天海世界总经理邱志英、高科新农董事长毛越东、中科卫星总经理朱勇瀚、易站科技董事长易小兵各自分享了在卫星应用方面的创新技术、相关产品和实践经验。天海世界总经理邱志英表示,针对卫星通信应用场景需求和行业痛点,通过卫星系统集成、自主研发的卫星通信设备、卫星互联网服务系统和管理平台等卫星通信技术,全方位实现卫星网络下的各类应用。
研讨会上,深圳市卫星物联网产业协会与深圳市航空航天产业协会达成共识,将整合各自资源与优势,从卫星数据资源库建设、产品开发、方案设计、运营服务等方面联合打造卫星数据应用开发和综合服务平台,带动形成卫星应用产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