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海洋经济新动能,中集产城2020“海上夜话”收官

2020-12-31 15:23

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研是推动我们强国战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定要抓好,关键的技术要靠我们自主来研发,海洋经济的发展无可限量。

——习近平总书记


收官之夜


12月31日,中集产城2020年最后一期“海上夜话”活动如约在深圳南山海上世界“望月楼”餐厅举行,本期夜话主题为“海洋经济”。

此次夜话活动邀请了深圳海洋融创研究院院长雷宇、中科院先进院执行主任刘振东、深圳市中科海信科技有限公司(海上雷达、船舶导航)董事长安玉伟、深圳市朗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洋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副总裁曾国中、贝贝特无人机科技总经理张田、以及深圳市卫星物联网产业协会执行会长姜勇和秘书长张喻。

中集产城招商服务中心副总经理张嘉、许贤国与嘉宾们进行了深度交流,向深圳的企业家们呈现出了中集在海洋经济方面的传统优势及未来发展方向。同时,这些企业家们也为中集产城带来了关于“海洋经济”不同角度的视角和理解。

夜话语录

雷宇/深圳海洋融创研究院院长

中国海洋产业方面,船舶海工的规模在世界上有一定地位,但技术水平和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深远海资源开发、海洋新能源、深远海渔业等方面,和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技术差距更大。深圳是国家三大科技创新城市之一中唯一紧邻南海的特大城市,也是南海开发的桥头堡。经略海洋、发展蓝色经济,是国家战略,也是深圳的历史使命和发展机遇。


深圳海洋科技产业创新发展要充分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历史机遇,瞄准海洋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首先面向高技术智能化船舶海工装备、海洋超级渔场牧场、海洋风电新能源、智慧海洋等领域,除一方面补足海洋科技研发短板外,亦要同时围绕深圳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的产业优势,大力根植深圳作为中国最佳创新、创业和创投沃土,建立健全海洋科技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全球高层次人才来深圳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刘振东/中科院先进院执行主任

人类对于海洋的探索从很早就已经开始了,但是都是围绕着海,在表面或在边上,而在21世纪,我们的任务是向海洋里面开发海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认识。海底有很多东西,我们不能只把海洋看做一个聚宝盆,也不能把海洋看做一个垃圾场,海纳百川,我们要去找到海洋内部的资源,但是真正开发它,是有很大难度的。理解海洋,开发海洋,这不仅仅是资源的问题,还是地质环境的问题,技术的问题,最重要的是科技的问题,任重道远。


安玉伟/深圳市中科海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科技在进步,现代化船舶设备也一样,船用设备的自动化及信息化是一把“双刃剑”,为更好地发挥船舶设备自动化及信息化在船舶航行安全、成本控制等多方面的作用,除对船舶设备研发进行研究以外,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完善船舶建造设计方案。随着船舶远洋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船舶设备自动化及信息化水平将持续提升,类似“无人汽车”的“无人远洋运输船舶”必然会出现。


姜勇/深圳市卫星物联网产业协会执行会长


海洋与低轨卫星的关系:海洋上缺少固定参照物,很容易迷失方向,早期人们通过星象仪进行定位,这是天文导航技术的雏形,随着卫星定位技术、惯性导航技术的不断发展,以 GPS、北斗为代表的卫星定位系统,以及电罗经为远洋运输船舶提供了精准的定位信息。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的在海洋海事上的应用范围也是非常广泛的,包括船只跟踪、浮标监测、卫星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等领域,可以为船只、游轮等提供海上的近实时跟踪、监测和数据控制,实现船舶与港口的关键数据互通,以此来保障海上安全。


张嘉/中集产城招商服务中心副总经理

中集集团的历史与海洋息息相关,从最早的海运集装箱到现在的海工装备、海洋牧场,再到今天中集产城的低轨卫星物联网产业园区,中集不断完善着海洋经济的产业链条,并不断探索创新。未来我们希望以科技为核心、园区为载体、行业为协同,实现海空结合、利用中集自有的海洋产业资源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场景,与涉海涉空的行业专家、领军企业共同搭建海洋经济的产业服务创新平台。



昵称:
内容:
验证码: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
服务热线:0755-86716145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航城街道三围社区南昌路上合工业园E栋101
邮编:518107

备注:部分内容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