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夜话 | 卫星物联网产业创新研究院研讨沙龙

2020-12-09 16:59

12月9日,第五期中集产城“海上夜话”活动在海上世界“望月楼”餐厅举行,本期夜话主题为“卫星物联网产业创新研究院研讨沙龙”。


本次夜话由深圳市卫星物联网产业协会与中集产城共同组织,中集集团总裁助理兼中集资本总经理张力、同洲电子总裁莫冰、北航深研院副院长王保江、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副院长张锦绣、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广学、航大物联网研究院院长蔡高升、美凯电子股份执行董事/深圳中科开发院高级顾问刘建诚、至高装备技术研究院院长李建成等来自科研机构、产业资本、企业界嘉宾参出席活动,深圳市卫星物联网产业协会会长/中集产城副总经理张一平、深圳市卫星物联网协会执行会长姜勇、中集产城招商中心副总经理张嘉、中集低轨卫星物联网产业园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国苡宁、深圳市卫星物联网产业协会秘书长张喻等与嘉宾们共同交流探讨。

当前,在国家政策支持,以及北斗组网运营、航天技术驱动下,卫星物联网产业呈爆发式增长。为了促进航天技术与物联网应用更好的结合,打造卫星物联网技术成果落地平台,由深圳市卫星物联网产业协会牵头,希望联合龙头企业、科研院所、产业资本,共同发起成立卫星物联网产业创新研究院,聚焦产业研究、产业培育和产业引领,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打通技术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本次夜话围绕卫星物联网为主题共同探讨以卫星物联网产业创新研究院为载体,打造产、学、研、用、资、服一体化支撑平台,推进卫星物联网产业的协同创新和融合应用。


585da57088b0e30a20ae1419840fb2d.jpg


夜话记录·嘉宾观点


深圳市卫星物联网产业协会会长、中集产城副总经理   张一平:

       自2018年起我们成立卫星物联网产业联盟,已走过近三年时光,汇集了一大批航天航空和物联网的人才、企业、机构,也在政府的指导下成立了卫星物联网产业协会,今天我们坐在一起探讨协会平台延展出来的研究院发展方向和运营内容,研究院主要规划三大内容:产业研究、科技创新、产业转化,我想研究院如果运营成功了,协会也就算成功了一半。

       中集产城作为产业服务的载体,就是要做成一块“吸铁石”,把相关产业资源聚集起来,我们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产业人,而不是开发商,通过专业化的产业服务实现产业集聚,让冰冷的物理空间产生化学反应,这与传统写字楼是有很大区别的。以光明中集智园为例,在产业服务方面,围绕“1+4”主导产业(卫星物联网+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核心产业聚集率要求达到60%。目前已落地国家IC产业基地,EDA、SOC平台的硬件设备已投入,并与IC产业管理中心联动,通过共享机制吸引lC相关企业入驻。同时,我们还在共享空间、共享服务、金融服务等方面为入驻企业做好增值服务,希望与产业资本一起共同为园区企业提供产业孵化和加速服务。


中集集团总裁助理兼中集资本总经理 张力:

       中集资本计划发起产业创新相关的基金,如:冷链基金、物流基金、智能制造基金。未来跟产城一起,除了在深圳发展,二三线城市非常欢迎中集去,中集即有品牌效应又自带产业,通过全国建设产业园区,中集资本也往全国发展,基金投资的企业同步进入到园区。

       各位专家拥有核心技术,又有团队,又有产品,帮助到中集资本的基金对于标的选择,不管是低轨卫星物联网、还是5G、都是物联网这个大概念,物联网也是中国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中集的产品都是跟物流相关,都在全世界满地跑,我们要为他赋予生命,物联网可以在其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我们再把中集的金融能力,服务的能力、运载能力、通过物联网的方式,打造成无形的生态圈。建议共同发起成立一个低轨卫星物联网的产业投资基金,同时邀请政府参与、园区企业参与、协会会员参与、中集的也一同参与。

      资本要做好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产业园区是一个平台,是一个吸铁石,资本成为一个纽带,把它串在一起,那么园区进行的好,产业投资的好,为资本的退出也会创造很多的有利的条件。


卫星物联网产业协会执行会长 姜勇:

       当前,物联网的连接规模逐步增大,市场空间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在政策、技术、资金的共同作用下,卫星物联网产业迎来发展的窗口期,如何让航天技术更好的服务于物联网行业应用,进而促进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发展已显得尤为重要。卫星物联网产业创新研究院希望联合产业资本、科研机构、核心企业、政府部门,共同打造集产业研究、产业培育、产业引领为一体的产业服务平台, 聚合核心产业资源和配套服务,为技术加持,为产业赋能,加速技术创新的落地应用。


美凯电子股份执行董事、深圳中科开发院高级顾问   刘建诚:

       通过灵活的空间为产业链企业提供人性化服务。列举中开院的做法,为企业提供很多的共享区域,通过大数据了解企业经营情况,调动空间面积,为做大的企业提供松山湖更大的物业空间,但又在院本部保留1000方的共享区域,为企业提供临时洽谈的空间需求。


至高装备技术研究院院长 李建成:

       原国防科大教授,创办装备技术研究院,重点进行军转民,民参军的转移转化工作,产业做起来、技术要落地,如国防科大有很好的项目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产业化。我本人同时也是军委科技委和装发的专家,专注物联网领域RFID+时空(北斗)+状态,我们就在打造一个万物身份证产业化落地。正在策划的广东省的这个空天地海物联网工程中心项目可以与大家一起合作。


北航深研院副院长 王保江:

       技术成果转化,就是接力赛,就是一棒一棒跑,学校与企业之间需要链接者,我们就来做这个角色。今天也可以提出来叫“矩阵思维”,你、我、他大家都放在一起平等的矩阵,其实就帮了你也是帮助我,贡献也好,完成发心,产业也就做起来了。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广学:

       原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曾主导为裕同科技筹建的研究院,主要做智能包装,把芯片、传感器植入到包装里,使包装成为的物联网的入口,可用于实现智慧物流和新零售;如将地理空间信息,包括北斗导航定位技术都融入到包装里面,则从小的包装箱到集装箱都能够进行定位和追踪。再就是将印刷用于智能制造,外来的芯片,RFID,新型显示、太阳能电子等都将是印刷出来的,只有是印刷方式才能做到高效率、低成本、柔性化和大幅面,实现电子产品和传感器件的廉价和大规模生产制造。

       目前正有跟科技部有关部门洽谈和规划几个项目,即在现代服务业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里面加智能包装、智慧供应链、智慧物流,需要从国家层面来做整个智能包装的架构和体系标准,可以把中集集团加入智慧物流重点专项课题的承担单位中来,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共同申报和完成相关专项。


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副院长   张锦绣:

       17年之前一直都在哈工大,近几年在珠海做空间引力波探测,这十几年基本上就是做卫星,然后也培养一些做卫星的学生,卫星物联网没有卫星这个物联网可能就离不开大陆,从我们这个角度来讲,怎么能给大家就结合咱们的这个智慧物流,集装箱对天上的联接,目前受限于国外数据,老外对我们可以完全把握,如果我们能在在天上建起来自已的网络之后,我想不只是满足我们自己的需求之外,还可以作为一个服务提供商,是经营服务还是赚钱。

       目前比较成熟的应用在物流方向,科研单位还对应用方面说不太清楚,所以也希望大家这个能提出更多的要求,我们把卫星做的强悍一点,对于终端要求低一点,成本也就降低一点。


航大物联网研究院院长 蔡高升:

       前十几年一直在创业,深刻体会草根创业的历程,渐渐形成一个服务草根创业的情怀理念。目前做得较好的是养殖物联网,搭上这两年这个猪价上涨,养殖物联网推到了风口,我们做的是猪的“智能家居”,对于规模化猪场的生产管理,包括自动环境监测,猪的生长管理,目前服务了全国头部的养殖企业。

       近几年组建教育创新研究院,做产教融合服务。用企业的资源为学校做课程,帮企业培养人才;同时,把高校的科技资源和企业需求结合,推动研学产商业化。


本次活动共识:

希望在卫星物联网产业协会的组织下,通过研究院这一平台有效整合产业、资本与科研院所,形成参与机制和落地方案,挖掘优质创新项目和科技成果,以协同创新,联合技术攻关等手段助力产业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深圳市卫星物联网产业协会秘书长

张喻   158 1687 6516

昵称:
内容:
验证码: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
服务热线:0755-86716145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航城街道三围社区南昌路上合工业园E栋101
邮编:518107

备注:部分内容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